|
家庭養老床位來了,民政部這個創新舉措太給力!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:下一步我們工作的重點,首先是要拿出“家庭養老床位”的規范標準,要把它納入養老服務的監管范圍。同時我們還要很好地布局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的支撐點,才能夠有效達到服務家庭的可能。同時我們還應該出臺政策,來支持這種“家庭養老床位”的建設。 根據相關預測,“十四五”期間,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,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。5到10年后,****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,養老服務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考驗。 截至2019年底,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388萬人,占總人口的18.1%,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7603萬人,占總人口12.6% 。 *近年來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及其占全國總人口比重,圖片源自民政部 目前,很多居家老人出于經濟、傳統觀念、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的原因不愿去養老院,但其中也有部分人已經喪失生活自理能力,需要由外界提供長期照護服務。 “家庭照護床位模式”正是針對這部分老人的需求,將養老機構的“床位”概念搬到老人家中,由養老服務企業上門提供“準”養老院的生活照料服務、護理服務和醫療服務等,還可以在老人家中安裝物聯網環境監測探頭、智能健康監測設備等無人值守設備,對居家老人進行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。 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在發布會上介紹,目前養老服務方式主要有三種:居家養老、社區養老、機構養老,大多數老年人還是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。但是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,隨著失能老人的增多,家庭養老遇到了照料精力、時間以及專業能力的挑戰,也出現了家有一位失能老人,就會拖垮一個家庭的現象。 高曉兵指出,針對這些問題,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在203個地區進行了居住社區養老的改革試點,在改革中涌現出很多符合基層實際的好做法,其中就有家庭養老床位這個創新舉措。 近年來,部分地區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中創造性地發展出了“家庭養老床位”,依托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家庭適老化改造、專業照料、遠程監測等居家失能養老服務。相當于把養老機構的床位設在家里、把專業服務送到家,既發揮了養老機構的輻射作用,又彌補了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不足的問題,取得了多方面好的效果。 高曉兵表示,家庭養老床位的創新是在“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相協調”的指導思想下產生的創新舉措,各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效。就老年人來說,首先是節省了機構養老的床位費,同時得到了機構養老的專業服務,還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當中受到專業化的服務。從養老服務的供應方來說,節省了機構養老要進行的建設和土地的費用,有關的試點城市發現,當達到一定規模以后,投入一個家庭養老床位的費用是投入一個機構養老床位的1/5。 同時,高曉兵在會議上強調:不是所有的上門服務都叫家庭養老床位,也不能盲目發展,它需要有相應的足夠支撐。民政部前期對各地探索發展家庭養老床位的做法進行了指導總結!笆奈濉逼陂g,將圍繞加快發展家庭養老床位,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,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: ![]() 一是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,提高家庭養老床位在中心城區或老齡化程度較高地區的覆蓋面。 二是進一步規范服務,組織編制行業標準,將家庭養老床位納入養老服務支持政策和綜合監管范圍。 三是進一步加強支撐保障,優化養老機構在社區的布局,加大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,拓展智能技術在養老服務的應用。 |